BD半岛5月1日2时许,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发生塌方灾害,截至2日下午2时,已导致48人死亡,还有3名需要DNA进一步比对确认,30人受伤。2日下午3时30分,梅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救援总体情况,回应社会关切。
灾害发生后,梅州立即启动应急指挥部,下设11个工作组,全力开展人员搜救、伤员救治、家属安抚、交通疏导等工作。目前各项工作仍在进行中。
2日晚上7时许,距离塌方灾害发生已经过去41小时,记者在事发现场看到,挖机、吊机等仍在紧张工作,救援队利用搜救犬、生命探测仪进行全面搜救。
“我们采取‘设备不停、人员轮班’的方式,不间断开展施救。”现场救援人员说。
据了解,截至2日下午2时BD半岛,灾害现场初步发现灾害造成23辆汽车陷落,经搜救已确认的司乘人员达78人。在车辆陷落过程中,部分车辆被泥土掩埋,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被困车辆和人员。
参与现场救援人员表示,此次塌方灾害救援难点和风险点主要是涉事车辆较多、人员较多,救援作业面较窄、前期大型救援装备难以发挥作用,涉事部分车辆发生燃烧、大部分被泥土掩埋,现场组织难度大。
抢时间、抢进度,救援队抢抓救援黄金时间,共调派应急、公安、消防、卫健、交通、通信等各类救援力量577人,调集各类救援车辆64辆,根据现场情况,陆续打通3条救援通道,形成3个工作面同步救援BD半岛,加快了救援进度。
“省人民医院昨天10时接到命令之后,15分钟内就集结了4名骨干医生乘直升机抵达梅州,开展伤员救治。”2日上午,记者在梅州市人民医院,见到了正在参加会诊的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家温妙云。他介绍,目前在梅州市人民医院的伤员以骨伤、颅脑外伤、肺挫伤为主,1日晚上、2日上午,医疗队均对患者情况进行查房汇总,提出了下一步诊疗建议。
本次灾害的30名受伤人员,目前有28人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救治,2人在大埔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。“救治过程中,我们坚持‘一人一专班、一重症一团队’,对所有伤员逐一进行伤检分诊、多学科会诊研判,逐一采取精准救治措施,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。”梅州市卫健局党委副书记、副局长刘乐斌介绍,截至目前,在院收治伤员30人,其中29人病情平稳、1人危重,经专家组判断生命体征平稳。
刘乐斌介绍,此次灾害发生后,梅州紧急启动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,统筹省市医疗卫生资源,迅速开展医疗救援和医疗救治工作。调集了30辆救护车辆和200余名医护人员,以及市人民医院骨科、重症医学科等专家紧急赶赴现场,紧急开展伤情诊断、治疗、手术等救治工作,指定梅州市人民医院为市级应急救治医院,全院总动员,开通救治绿色通道,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,安排精干专家力量开展伤员收治工作。
省卫健委迅速统筹医疗力量,派出18名专家来梅指导和参与医疗救治工作。专家团队分别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、省人民医院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、汕头市中心医院等医院,涵盖重症医学科、神经外科、创伤骨科、普通外科、小儿外科等学科。
4月入汛以来,梅州全市平均累积雨量较常年同期大幅增长,目前降雨还在继续,给救援带来不少难度。
根据梅州气象部门统计,4月以来,梅州出现多轮强降水,全市平均累积雨量为621.7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多2.49倍。其中,4月1日至4月30日,大埔县降雨量628.2毫米,比常年平均228.4毫米多2.75倍,为有气象记录以来4月历史最多降水量。
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发生,梅州市第一时间组织协调国家、省地质专家赶赴现场,开展灾害现场调查,评价灾害体及其周边坡体稳定性,划分安全区域和危险区,指导建立危险区5个人工观测点,布设2个仪器设备观测点,对灾害体及其周边坡体进行24小时监测。
同时,梅州持续加强对大埔茶阳的气象监测和预报预警,每小时滚动发布天气实况和天气预报,为现场救援工作决策提供气象支撑。
记者从梅州市交通部门获悉,当前,梅大高速双方向车道已全部封闭并实施远端分流,周边交通顺畅、电力通信正常。目前,大潮高速公路公司已组织建设设计单位、养护设计单位、边坡专家进行现场踏勘,研究受灾路段修复方案。(唐林珍 黄培强 张柳青 贺达源 钟哲 黄锦辉 杨琼 祁雷)
截至2日下午2时,已导致48人死亡,还有3名需要DNA进一步比对确认BD半岛,30人受伤。